松口镇横东村一栋栋修葺一新的客家风格民居为村庄提升“颜值”。(吴腾江 摄)
庆达科技智能家电配套产业(梅州)基地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吴丽伶 摄)
由百年历史的旧港务所改建而成的松口印象酒店11月开业。(吴腾江 摄)
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内,工作人员在修剪枝叶。(高讯 摄)
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提升等工作,雁洋镇绘就了美丽乡村“新风貌”。(高讯 摄)
今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一年。梅县区坚持以头号力度攻坚“头号工程”,区委统筹抓总,突出三级书记抓“百千万工程”,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举全区之力攻坚“百千万工程”,着力做大县域、做强产业、做特镇村、做美乡村、做活文旅、做优生态、做实作风,系统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加力提速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
坚持产业为要 增添发展动能
走进位于梅县区城东镇的庆达科技智能家电配套产业(梅州)基地一期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数台机械设备开足马力、高速运转,近百名工人争分夺秒、挥汗奋战,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着,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基地占地面积约46亩,计划投资2.3亿元,分两期建设,预计年底完成首期厂房建设,届时将满足智能家电电机、智能电控板、智能马桶翻盖器电机等系列产品研发、生产的需要,2025年初投产后预计新增年产智能家电电机可达500万台。”庆达科技副总经理廖竣告诉记者,项目的顺利建设离不开梅县区良好营商环境的支撑,相关部门主动靠前服务,也更加坚定了庆达科技扎根梅州、深耕制造业的信心。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智能家电产业,推动聚企成链、聚链成群,梅县产业园区以“园中园”的方式谋划建设智能家电产业园,首期规划面积553亩,于2023年9月正式开园,以补链建链强链为目标,重点打造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以及个人护理小家电整机组装的产业链条。其中,已落户梅县区智能家电产业园的庆达科技项目,投产后预计新增产值3.5亿元,带动就业500余人。
近年来,梅县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树牢“产出思维”,加快构建县域产业集群,推动县域强起来、富起来、旺起来。在培育主导产业方面,梅县区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巩固提升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高端铜箔、机械智造、智能家电“2+1”主导产业,谋划布局低空经济、新能源等新业态,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百亿产业集群,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同时,梅县区建强产业平台,坚持“筑巢引凤”,谋划推进总投资34.8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产业竞争力。梅县产业园获省批复纳入省产业园管理,梅州综保区实现全域封关运营,国际陆港开通7条海铁联运班列,实现区港联动、海铁联运,让企业享受“港口就在家门口”的便利。
此外,梅县区狠抓招商引资,坚持“一把手”招商,深入实施千名乡亲投资兴业共建家乡行动,抢抓梅龙高铁开通契机,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聚能成势。今年1月至10月,梅县区共引进项目47个,计划总投资约130.24亿元,实际投入17.18亿元。梅县区连续五年获全市招商引资项目绩效管理优秀等次。
坚持典型引路 聚焦重点突破
走进松口镇横东村,一栋栋焕然一新的客家民居映入眼帘,村中随处可见的绿树、花草将古色古香的亭子、颇具客家韵味的院落点缀得更加诗意盎然。据介绍,作为梅县区丙雁松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延伸和松口镇“百千万工程”示范路段的门户,2023年以来松口镇对横东村进行了整体提升。“在开展村庄建设行动中,做到整体协调、点上出彩,形成了农田、池塘、果园、民居、林带、山体层叠、错落有致的生产、生活、生态界面,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松口镇驻横东村工作组组长罗益说。
横东村的蝶变是松口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梅县区以松口镇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为契机,围绕打造“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高标准推进松口古镇保护开发,区“四套班子”包片包村包段推进,开展村庄建设、美丽圩镇建设、古镇核心区复原“三大行动”,分步实施14项总投资11.43亿元的项目。目前,松口印象酒店建成开业,千年古镇正焕发新的发展活力。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中,梅县区注重多镇多村联动,串联丙村、雁洋2镇13个行政村和1个圩镇长23公里区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提升等工作,丙雁“三色同辉、三产融合、三线同美”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雁洋长教村获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同时,注重串珠成链、集中连片,大力培育3镇26村入选全省第二批典型镇村,带动各镇各展所长、各美其美。
近年来,梅县区聚焦点上突破、面上发力、线上拓展,系统推进县域发展、城镇提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首先是注重规划引领,在全省率先聘任典型区规划建设总师,整合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中铁广投等力量,按照从山到路、从村到镇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的思路优化规划,提升区镇村规划建设水平。
不管是县城、圩镇还是乡村,梅县区都努力建设美好家园,绘就美丽图景。近年来,梅县区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一中心四片区”城市发展格局,全力办好学校、建强医院、完善“一老一小”服务设施;同时,对标“七个一”建设要求,抓好“六乱”整治,以“小切口”推动圩镇“大提质”,所有圩镇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建好和美乡村,美丽宜居村达92%,久久为功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客韵新村。
坚持改革赋能 激发内生动力
在位于雁洋镇对坑村的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记者看到温室大棚里种着番茄、彩椒、小青瓜、水稻……工作人员正忙着修剪枝叶、查看果蔬的生长情况。据介绍,该基地采用华发现代农业首创G-Lab系统平台,实现农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致力于打造“百千万工程”现代农业发展样板,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140名村民就业。
在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中,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雁洋镇和相关职能部门专门派出专班,一对一精准服务,全力解决项目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的问题,创造了一周敲定选址、两周签约进场、三周土地平整全面开工的“梅州新速度”,并在今年6月正式建成投产运营,成为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率超95%、全环境要素智能控制的现代设施农业基地。
该基地的落地投产是梅县区以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引进珠海华发集团投资4.6亿元,建设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山地现代化设施农业项目,年产值超7000万元,土地利用率由16%提升至73%,为山区探索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供了新路径。据了解,梅县区近年来突出改革破冰、带动发展突围,谋深做实20项“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梅县区坚持树牢用户思维,打造“速办·能办”政务服务品牌,扩面推广“容缺受理+并联审批+以函代证”,在全市率先成立区审批代办中心,设置“企业开办专区”,企业开办全流程由3个工作日压减到0.5个工作日内,以一对一、点对点服务保障企业发展。今年10月,创芯人智能智造产业项目在梅县区实现“当天考察、当天选址、次日签约”,刷新“梅州速度”。
近年来,梅县区还连片整体推进“光伏+农房风貌提升”一体化试点建设,形成企业得发展、风貌得改善、村民和村集体得收益的多方共赢格局,2023年以来光伏累计发电量4.71亿度、产值超2.6亿元。同时深入开展“三线”整治,统筹南方电网梅州供电局等管线部门资源力量,投入1.6亿元开展“强弱分离+四网融合”建设行动,明确“去除废线、归并散线、檐下走线、合理入地、管线成景”治理原则,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美化乡村“天际线”。
在深化基层治理方面,梅县区积极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党建+全科网格”,探索出丙村镇芦陵村村规民约积分制、松口镇南下村“313”治理模式等一批先进模式,丙村镇程江村等7个村入选2023年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芦陵村、南下村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此外,梅县区基层治理机构人员编制管理改革案例入选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记者吴丽伶 特约记者冯森达 吴碧芬 王雅)
松口镇横东村一栋栋修葺
为进一步加强宪法学习宣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为深入落实关心关爱残疾
11月26日,雁峰区政协组织
11月9日至10日,梅江区金
为贯彻落实省、市有关青
11月28日上午,区委书记赵
《英德市大洞镇区控
一场群众会,聚集一群人,
11月28日,县委书记戴新贤
11月27日,宜春市应急管理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
11月15日上午,三角镇在镇
为规范典当行业市场秩序
2024年11月29日下午,市生
为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助力
航天椒种植基地里,一排排
为提高活动现场气氛和幸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
近日,西牛镇卫生院医
11月27日,市注册会计师与
11月24日,韶关市
按照市委、区委统一部署
11月是全国消防宣传月,为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广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产业
11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
广东人可谓无汤不欢,而一
全区2024—2025年度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