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一心念佛所包含的六种波罗密

更新时间:2024-10-18 09:00:04 人气: 作者:嘟嘟 纠错/删除

虚云老和尚开示:

请解释一心念佛所包含的六种波罗密

盖念佛一法,具足六波罗蜜。昔世尊住世四十九年说法,皆因时而化,对机而教,亦不离六种波罗蜜门。故而见贪心众生,教之以布施;见恶心众生,教之以持戒;见嗔心众生者,教之忍辱;见懈怠众生,教之精进;见乱心众生,教之以禅定;见痴心众生,教之以般若。所以布施度悭贪,持戒度邪恶,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此乃六度对治法门之义也。

今念单此一句阿弥陀佛,即能包藏此六种波罗蜜门,何也?念佛之人,一心念佛,万缘放下,取舍两忘,是布施波罗蜜;一心念佛,诸恶消灭,万善丛生,即是持戒波罗蜜;一心念佛,自心柔软,嗔恚不起,即是忍辱波罗蜜;一心念佛,不休不息,永不退转,即是精进波罗蜜;一心念佛,无诸乱想,流念散尽,即是禅定波罗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不受邪惑,即是般若波罗蜜。

今时有人不识念佛功能,反视为浅近法门者,却是错会不少,自陷陷人。一句佛不念,单单参个“谁”字话头。殊不知念佛法门,兴于禅宗之前,因时人但知口念,不识其心,故教以念佛带参禅。

夫用心之人,贵在参究、追寻、问讨。若是上根利智之士,便能直下承当。偿或钝根渐次之人,必须先要念佛,待念到不念而念,念而不念,再向无念之中起一参究,且看这个念佛是谁。要看“谁”字话头者,先当以念佛为缘起,后以参禅为究竟,缘念佛而参禅,是故名曰禅净并修。

古人曾有譬喻云:念佛之人,如母子相忆,自然相近亲。母喻所念佛,子喻能念人。能念之人,即有情身心;所念之佛,即是自性弥陀。自性弥陀并有情身心,不隔丝毫。能念之人与所念之佛,无二无别。需要长久用心,精练纯熟,打成一片。或口念,或心念,或有念,或无念,念至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向这里参究,若能得个入处,通个消息,始知禅净不二,庶几念佛有益。方不负一七辛苦。即今佛七将终,诸位还有得入处、通消息者么?如其有者,须要自己承认的当;其或未然,还要认真念佛。

虚云老和尚开示:如何参话头

没见过,我看过虚云法汇,并无此种记载.虚云老和尚开示多以持戒,禅家本分为主,并无特别发明念佛.

只听闻某僧自称在五台山听见空中佛号,说是法照大师所传五音念佛,演变成呼吸念佛法门.

净土但以信愿真切,然后平缓适度念佛即可.

如遇研究有关呼吸和念佛的关系,可参看宝王随息念佛法门.

参话头,是中国禅宗的一种明心见性、开悟的方法。就是以言传意会的方式,把直至妙明真心的禅意,传达给对方而获得开悟。。但悲哀的是,如今是修行少、无证果的末法时代。这样的时代,好多禅宗弟子所谓的参话头,不过是整天夸夸其谈,得到别人的赞叹。甚至,不管对方根器如何?得渡的机缘是不是成熟?也不管对方是不是乐意听?就不出三五句话,就跟人家参话头…!嘴上说是相互交流、参话头,实则不过是炫耀自己、助长我慢心。。其实在末学看来,选择适合自己根器的法门,一门深入,待智慧打开,自然一切都会明了。为什么呢?因为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相通。如同一间大房子有八万四千个大门一样,我们只需要选择一个门,然后走进去,一切自然都懂了。。如果您是有生活、忙碌的在家居士,建议您专修净土念佛法门。如果您有大把的时间,真想学禅宗、参话头,那建议您找一家正宗的禅宗寺院,向师父学习。毕竟,网络上的东西好多都是网友乱说的,不可信,更何况还是参禅参话头这样极其深奥玄妙的东西呢南无阿弥陀佛(合十)

热门攻略排行榜